解讀全會精神發布會③丨一大特色:《建議》按照中央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定位來鋪排基本框架 四川在線記者 梁現瑞 王成棟 張彧希 陳碧紅 羅之飏 王代強 攝影 郝飛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有怎樣的特征?發布會上,新任省委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秘書長王一宏就此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四川的重大政治責任和寶貴發展機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將其寫入中央規劃建議,對四川發展具有引領性和標志性意義。 《建議》按照中央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定位來鋪排基本框架,依據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來組織相關內容。這有利于指導各地、各部門抓住未來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問題尋求突破,加快把國家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動能,是這次規劃建議的一大特色。 王一宏介紹,《建議》共8個部分、33條,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為總論,即第一部分,主要是總結“十三五”時期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分析國內外環境和階段性特征,明確“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基本要求。 第二板塊為分論,包括第二至第六部分,闡述了融入新發展格局、建設重要經濟中心、強化創新驅動、深化改革開放、創造高品質生活等重點任務。 第三板塊為保障,包括第七、第八部分及結束語,主要闡述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領導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