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責任人不只是個名號,是我們肩上實實在在的責任,只有扎實沉淀自己,才能與群眾一起乘風破浪,共奔小康。”這是德陽市旌陽區天元街道揚嘉村(原高斗村)第一書記曹琳常和幫扶責任人說的話。 壩壩宴宣講政策 曹琳與貧困戶建立深厚感情 掏真心,多辦實事解民憂 “曹書記有個專門的筆記本,貧困戶的情況記錄清楚得很,不僅僅是家庭困難,還有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癥結,比我們村干部了解得還詳細得多。”揚嘉村彭東梅說。 “曹姐姐,你來啦!”李小妹看到曹琳,高興地和她打招呼。村里的李小妹因精神殘疾導致家庭貧困,丈夫只能長期陪護,無法外出務工。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正在讀小學的兒子,是否會發生精神方面的病癥。 曹琳了解到小兩口的焦慮情緒后,自費咨詢了心理醫生和精神科專家,讓他們放下心來,并鼓勵其丈夫就近務工增加家庭收入。看到孩子蹲在地上寫作業,曹琳又自掏腰包為孩子購買了書桌。鼓勵他們眼光放遠,樹立信心,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如今揚嘉村這位第一書記已經和村民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柳大娘看到她會說“我的孫女來了”, 聶大爺看見她也會開心地和“曹書記”打招呼……每一份來自群眾的熱情都是這位第一書記用真心換來的真情。 想辦法,創新思路增成效 針對貧困戶環境衛生的弱項問題,曹琳創新工作方法,開展“小手拉大手”衛生整治活動,借助孩子的力量激發大人的內生動力。 村里何大娘家的環境衛生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不管是村組干部的苦心宣傳,還是幫扶干部的教導幫助,都成效甚微。后來,曹琳鼓勵家里的小孫女當“監督員”,負責督促家長搞好家庭衛生。如果監督員干得好,就為小朋友頒發玩具、文具等獎品鼓勵。 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何大娘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不是以前的衛生“困難戶”了。 強基礎,爭取項目促發展 通過入戶走訪,對標“一超六有”,曹琳梳理出了每戶存在的問題,組織村“兩委”和幫扶干部制定補短措施,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進行整改完善。近3年,為15戶實施了人居環境改造、“五改三建”項目,切實提升貧困戶人居環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對照項目標準,加強指導和監督,做到項目實施到位,資金落實到位,問題整改到位。 針對村里有勞動能力但未外出務工的人員,曹琳結合業務工作,積極對接就業部門,爭取公益性崗位,并入戶宣傳政策,鼓勵貧困戶激發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已為6人爭取了公益性崗位。近年來,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的整體人居環境和生活狀態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揚嘉村也成功通過“省級四好村”考核。(供稿/旌陽區委組織部) |